东风浩荡,春意盎然。1984年,处于祖国东北边远山区的小镇——绥芬河,已经感到了阳光的温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新时代开始了。国内各条战线正在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这个边远的小镇,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这里是中苏边境。绥芬河与苏联格罗捷科沃车站仅是一线之隔。绥芬河车站与苏联格罗捷科沃车站,在历史上是一对兄弟般的友好车站。两个车站的员工在长期完成运输任务当中,建立起一套正常工作秩序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年年都能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不可否认,在前进的路上也曾经有一段曲折。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关系曾一度变得很紧张。两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两地政府二十多年断绝了一切来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仍然保持着保持“不冷不热”的状态,谁也不敢打破这个’惯例。说句心里话,我们当地老百姓对这种“不冷不热”的状态也有点厌烦了,心想;总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到了这个边境小镇。1984年8月中旬一天,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绥芬河边境视察工作了,陪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黑龙江省的地方领导同志。他们一方面到边境前沿视察,一方面找当地政府和铁路主要领导同志谈话,了解情况。因时间短促,问题没有谈完。下午他们就要乘火车往回返。胡耀邦找到当时的市委书记刘源东和车站站长徐君术两人在到火车上继续谈。一直谈到下城子站(大约两个多小时)。胡总书记一边听,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对绥芬河口岸的工作做了一系列指示。他的总体意思就是说:“不冷不热”是上边掌握的,你们边境地区不要搞得那么紧张,双方可以搞点友好活动,可以互相来往,也可以做点生意等等。刘源东和徐君术听了都感到很震惊,多少年来头一次听到领导这样讲。这好像是一声春雷,令人感到兴奋。
胡总书记的话就是党中央的声音。党中央的指示我们应该马上贯彻执行。送领导走了以后,刘源东立即召集全市各单位主要领导传达贯彻胡总书记指示精神。这个消息很快,在绥芬河成了爆炸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到处议论。当时大家有一个共同感觉;就是高兴。预感到下一步绥芬河会有一个打的变化。最着急的是市委书记刘源东和市长是刘海涛。他们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反复研究如何贯彻中央领导指示。大家感到事关重大,对我们绥芬河来讲是一件大好事,感到振奋人心。但又考虑到另一方面;中苏关系紧张了二十多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马上解决,来个180度大转弯,恐怕对方难以接受。大家都觉得最难的是如何开头。刘源东等市领导也觉得是个问题,让大家回去再想一想,拿出一个妥善办法。
刘源东是市委主要领导,说实在的,他晚上都睡不好觉。他早早起来到外面散步。那天早上出去遇到了站长徐君术。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议论起这个问题。刘源东说地方政府过去没有接触,没法开这个头。其实徐君术也琢磨过;当时和苏方有接触的只有铁路一家。双方《站长会谈》每月进行一次。但会谈主要是围绕铁路运输范围内的事,超出这个范围对方车站也不会接受。两人再继续探讨。徐君术觉得,凭他多年与苏方站长瓦古连克打交道的个人关系,先向苏方站长透漏一下我市政府的意图,请对方帮个忙,给他们政府捎个口信,看对方什么态度,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刘源东心头豁然开朗,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以试一下。早上一上班,他马上召集市委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事不宜迟,决定先让车站“会谈班子”出去试一下。
徐君术接到了这项任务觉得很高兴,但又觉得事关重大,他也没有十分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希望都集中在他身上,但无论如何,也必须去闯一闯,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做百分努力。
说起徐君书与苏方站长瓦古连克的关系,要回顾一段过去的历史。他和苏方站长瓦古连克的关系是在长期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徐君术这人,不仅业务精通,而且深知口岸站工作特点;他认为,要想完成口岸站的运输任务,必须和对方车站搞后关系,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这样才能双方才能达到共赢。如果“剃头挑子一头热”,他完不成任务,你也无不成任务。所以他平时很注意和对方搞好关系。只要是工作范围内的事,对方有困难,他都尽量帮助解决。有一年苏联远东地区发生洪水,铁路被冲垮了。滨海边区几个车站装了几百车原木运不出去,最后都弄到沿线各站停留等待。大量的原木车赌赛了格站。站长老瓦有点犯愁了。上级要求他和中国方面联系,如果中国能接收,这些原木可以运往中国。老瓦给徐君术打电话,要求帮忙解决。徐君术答应帮忙解决。经过他与铁路局领导请示,又与外贸部门联系,同意了苏方请求,接受了这批原木。帮助苏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瓦古连克和受感动。把徐君术当成了可靠朋友。苏联人性格坦诚,喜欢实打实着。只要你帮他一次,他就永远忘不了你。当然,在长期的工作中是互相帮助的。徐君术就是本着这些原则做事,,受到对方的信赖。
这次出国任务,虽然不属于铁路运输范围内的事,但是他觉得,凭他和瓦古连克的老感情,估计老伙计不会拒绝他。就这样,徐站长带领“会谈班子”一行四人出国会谈。业务问题谈完之后,利用闲聊的时间,徐君术很自然地向瓦古连科转达了我方政府的意向,请他帮忙(边境区)政府转达一下。没成想,瓦古连科很高兴的答应了。原来瓦古连克还担任着《边境区苏中友协》副主席角色。事情竟然出乎意料的顺利。回来以后,苏方很快就有了回应。瓦古连科通知我们:苏联《边境区政府》欢迎绥芬河市政府代表团来格城参观访问。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得到消息之后,市委领导立即决定,由徐君术担任《绥芬河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带领车站“会谈班子”四名成员,组成“绥芬河市中苏友协代表团”到格城参观访问。这是一次代表市政府试探性的“破冰之旅”。为了向对方表示友好情意,代表团还带去了十筐(500公斤)西瓜。有时出乎预料,苏方边境区政府对我方代表团的来访非常重视。他们在车站组织了隆重欢迎仪式。区政府和苏中友协的主要领导都到场,对我们表示热烈欢迎。他们在欢迎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这些西瓜他们说,“这西瓜是中苏友好的象征,我们要转交给托儿所的孩子们,让他们记住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然后,陪同我方代表团游览市容并设午宴招待。整个活动苏方表现热情、诚恳。我方当即邀请苏方派代表团到绥芬河市参观访问,他们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就这样,铁路车站以徐站长为首的“会谈班子”一行,承担了一次外交使命,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破冰行动”。一炮打响,关闭了多年的“国门”被打开了。从此,两个地方政府开始接触,绥芬河正式对外开放,两国的边境贸易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