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详情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期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张骞(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由匈奴人堂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张骞一生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的身份应募接受联络大月氏的使命,率众自长安出发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拘禁10余年方得逃脱。张骞继续履行使命,西越葱岭,行至大宛,抵达大月氏。后来在归途中他又被匈奴俘获,一年后乘匈奴内乱,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出行时随从百余人,最终只有两人生还。他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又细心调查了附近国家的国情,向汉武帝做了汇报。张骞的西域之行,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